来源:法治日报 又见“消费刺客” 这次还是“三刺客”连番登场 网友直呼 法律该出手了 先是“维修刺客”登场 某博主随机找师傅上门修马桶 10秒钟疏通 张口就要800元 协商过后最终支付了550元 疏通剂一倒,几百元到手 话题#通一次马桶被坑几百块# 冲上热搜后,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是“纸巾刺客”登场 一山西游客在新疆某连锁餐馆用餐 结账时发现多了一笔 5元的餐巾纸费用 店家既没有事先告知 也没有明码标价 紧接着是“划船刺客”登场 有网友报料称 在杭州西湖遭遇“划船刺客” 当地记者暗访证实 西湖手划船标价每小时150元 实际“缩水”到半小时 话题#在杭州西湖遭遇划船刺客# 冲上热搜后,引发许多网友共鸣 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 佐证了这并非个案 对于“划船刺客”事件 当地有关部门快速反应 对涉事3名船工 取消其西湖水域从业资格 立即开展西湖手划船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违规经营的行为 “消费刺客”频频出现 远有曾红极一时的“雪糕刺客” 近有刚晋升“网红”的“包装刺客” 你遇到过“消费刺客”吗? “消费刺客”离你有多远? 许多人的答案是 遇到过,零距离 各类“消费刺客”频频出现 有网友说,法律该出手了 那么 该如何看待频频出现的 “消费刺客”现象? 面对各类“消费刺客”现象 法律又该如何出手? 一起来看《法治日报》律师专家库成员、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任战敏律师带来的专业解读! 01 如何看待频频出现的“消费刺客”现象? 从法律角度来看,频频出现的“消费刺客”现象,实际上是商家一种变相的价格欺诈行为,本质上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、自主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等权利的行为,更是一种不诚信经营的表现。这些商品成为“刺客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家没有明码标价,或者通过不规范标价等手段,利用消费者“脸皮薄”“不好意思”等心理,让消费者被迫买单,该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,也违反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明显是一种违法行为。 02 频频出现“消费刺客”的原因有哪些? 第一,商家违法逐利。部分消费者在遇到“消费刺客”时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,更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不仅可以坦然地对商家说“不”,还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和要求商家进行赔偿,导致商家无视法律法规追逐暴利。 第二,部分消费者在遇到“消费刺客”时,碍于“脸皮薄”“不好意思”等心理和被“刺”的金额并不大等原因,导致其在遇到“消费刺客”时,并不会对经营者说“不”,让经营者习惯了“宰客”心理。 第三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现象的监管力度欠缺,也是导致“消费刺客”频频出现的原因之一。 03 面对频频出现的“消费刺客”,法律该如何出手? 一方面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贯彻和落实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、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,加大执法力度,将“消费刺客”关进制度的“牢笼”,让商家知法、守法、诚信经营。 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我国法律法规、部门规章明令禁止“消费刺客”行为,让消费者明白“消费刺客”属于违法行为,鼓励消费者遇到类似行为积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、消费者协会等进行举报和投诉,让消费者用法、信法。 相信在多方共同发力下,“消费刺客”终会被逼退,在全社会营造更和谐、更放心的消费环境。 作者|朱雨晨 来源|法治日报 编辑|韩玉婷 张博岳铼 责任编辑:韦子蓉 海外充值最便宜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