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求法。 把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几个正方形、长方形、平行四边形、三角形、梯形面积和或差来计。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方法。 数方格法: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把整格和非整格,非整格不管大小按半格算,最后面积等于整格数加半格数除以“2” 教材没有单独编排估算的例题,而把估算教学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,和笔算结合着教学。这样安排,体现出估算不是一种完全单独的算法,它与口算、笔算有着内在联系,估算是为了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。 另外,教材结合计算练习,适当安排一些探索规律的题目和“动手做”。目的是增加计算练习的趣味性和数学思维的强度。 教学稍复杂的口算,鼓励学生通过分解和转化,利用已经掌握的口算完成新的口算,并通过评价各种算法,在比较中自主选择易行、高效、少错的方法。 加、减法口算中,一年级教学的一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,两位数加(减)整十数或一位数,都是基础性的口算。两位数加、减两位数,可以分解成几道相连贯的基本口算而进行。所以说,本单元的口算教学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。这里所说的资源,就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性口算,以及把稍复杂的口算分解成基础性口算的经验。正是由于教学资源丰富,所以例1和例2给了学生自主探索、独立思考、合作交流的较大空间。 第五单元《方向与位置》知识点 描述行走路线:以出发点为基准,先确定每次要到达的地点,再按“从某处出发向某个方向走多远到达某处”这样的方式进行描述。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:两个有顺序的数组成的且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。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:先表示列数,再表示行数。 根据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: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列数,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行数。如某个同学在(5,6)这个位置。他的实际位置是,班级中(从左往右数)第五组第六个座位。 用字母表示数。 用字母表示数。 字母与数字相乘,可以省略乘号,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。如x×6=6x;如果1与字母 相乘,可以省略1与乘号,如m×1=m。 字母与字母相乘,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“•”,也可以省略不写。 含有加减关系的代数式,后面有单位时,代数式必须用括号括起来。 如(3a-2b)米,而5n米就不用加括号了。 a2与2a的区别:a2表示2个a相乘,是a×a;2a表示2个a相加,是a+a。 口算两位数加、减两位数,学生中会出现多种算法。 例1先安排口算45+23,这是不进位的加法。如果选择口算,学生中一般会有这样三种算法: 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三 40+20=6045+20=6545+3=48 5+3=865+3=6848+20=68 60+8=68 分析各种算法,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,都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、已经掌握的、比较容易的口算。即都是利用已经掌握的一位数加一位数、整十数加整十数、整十数加一位数、两位数加整十数、两位数加一位数等基础性口算,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。不同点是具体的分解和转化有差别,计算过程以及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内容不同。 教学时首先要关心的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,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的理解,以及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连续性和灵活性。因为这些转化不仅解决了新的计算问题,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。 《除法》知识点 除法运算:被除数、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。 被除数÷除数=商……余数;(被除数=除数×商+余数) 商不变规律: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,,商不变。 试商 估商的时候,五入法把除数变大了,商就可能变小;四舍法把除数变小了,商就可能变大。(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,商小了需要调大;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,则商要调小。) 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: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,商则是两位数;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,商则是一位数。 路程、时间和速度 路程、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。 路程=速度×时间 时间=路程÷速度 速度=路程÷时间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