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付宝充值额度 《麻姑仙坛记》为颜真卿63岁时所书,这一时期的颜真卿处江湖之远,或许暂时忘心于政治的纷扰,亲近自然,出入佛道,使得他的书法面目少了几分严正肃穆,而多了几分萧散自然。 颜真卿传世书迹中小字绝少,《麻姑仙坛记》让我们能窥见其小字风貌。历来习小楷者,多取法钟繇朴拙一路或王羲之秀雅一路,而颜真卿小楷则提供了一种新的风格范式,那就是平正宽博,字虽小而间架仍不失其气势。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的小字“体法持重,舒和而不局蹙”,这与其大字楷书的风格特征是完全统一的。清王澍曰:“颜鲁公书,大者无过《中兴颂》,小者无过《麻姑坛》。然大小虽殊,精神结构无毫发异。熟玩久之,知《中兴》非大,《麻姑》非小,则于颜书思过半矣。”《忠义堂帖》本较之小字本笔画略细,结构也略紧,少了些许厚重而多了几分秀逸之气,学习小楷者取径于此,当多加留心体会,定能有更多的启示与收获。 此幅作品为他仕途失意时,游览抚州麻姑山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事并书,多少与他当时压抑的心境有类似处。通篇用篆籀(即大小篆)笔法书写,结构松弛平正,质朴、深沉而凝重。可能刻工略粗糙或风化厉害,但这种特点可能还促成了此碑风格的形成,临写时要有所认识。 《麻姑仙坛记》的笔法 用篆籀笔法的重要特征就是起笔少方多圆、少按多提,含蓄、浑厚多于外向、大气,用力也是多向深处而不是向外。此外,篆籀横平竖直多于楷书,因此也要注意不过于写斜,总的来说临写时要多收敛而少意气。 不像《颜勤礼碑》横细竖粗、精致而富于变化,更见朴实、简单,只是中间略有粗细,两头稍加粗,临写时不必过分讲究,但要笔笔厚重,尤其结尾要收束自然。 竖依然有悬针、垂露两种,垂露中间略细,收笔处向右收;悬针较肥而软,颜字如“绵里铁”意即从此来,但里面还是要有力度。 悬针 垂露 在撇上变化颜字并不大,只是撇和竖为书法较难书写的笔划,一定要笔笔送到尖,不要过快以致尖飘而与《麻姑仙坛记》风格迥异。 《麻姑仙坛记》的捺极有特点,有如下几个特征: (1)可能是笔的原因,亦可能是刻石的原因,出锋处稍觉粗糙。 (2)出锋处不像颜字其他碑水平前行,而是往下行,为此碑重要特征,显得气息沉稳不张扬。 (3)捺亦如悬针一样,中部绵肥,而开始处也不强调精细。 与《颜勤礼碑》无大差别。如 (1)竖钩 (2)卧钩 (3)竖弯钩 (4)戈钩 所有均到要钩处略提后或回或不回(利用毛笔自然弹性)钩出。不过有的钩可能由于刻工的原因,造成了此碑独有的沧桑、老气感,可以仔细研究。 此碑的点相较颜体他碑更为肥厚重拙而圆短,写时既要注意下按,也要注意能提得起。 还有的点使用了篆书的写法,即拉长线条写法同竖。 《麻姑仙坛记》的结构 在颜体诸碑帖中,《麻姑仙坛记》的结构尤为古拙。前面也说了此碑更加靠近篆隶,具体表现如平正、方散、宽博、松弛,重心偏低等。下面具体可看图例。 1、散,两个结构不靠紧而疏散。 2、方正,字形不像《颜勤礼碑》偏长,而是偏方,结构平正。 3、重心偏低,沉稳大度。 4、通篇笔划多寡的字依然写得差不多大小,即小字促大,少加修饰,显得稚拙厚朴。 《麻姑仙坛记》为颜真卿著名的楷书碑刻,在他的传世作品中,类似于这种风格较少见,大多数人学习颜体的时候,首选可能都是《颜勤礼碑》,然《麻姑仙坛记》的字体平正宽厚,在楷书学习中,也不失为一种新的风格,值得我们去探究。历来在学习颜体较有成就的大家,也是对此碑下足了功夫,例如清代何绍基、钱南园,现代的楚图南,这就足以引起我们对此碑的重视了。 跟着倪海厦老师,学习中医 ![]() |